2016年3月6日星期日

古代的命名禮



命名禮的尾聲,是告祖先告宰閭,這兩道程序都由父親八字唱主角。告祖先使新生兒之名獲得家族內部的認可,告宰閭則為存檔,其式為“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由“閭史書為二,其一藏諸閭府,其一獻諸州史”(《禮記•內則》)。從此,如不發生更名情況,命名禮上所給予的這一特稱,將隨伴擔當者終生乃至永遠;在其有生之日,它的表現方式(如名貼、印章、證件等)有時竟比其本身更具有證明效驗(這種現像,迄今仍在銀行、郵局等機構內行之有效),而在其身後,除了“爾曹身與名俱滅”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的故事,不也比比皆是嗎?這就難怪古人對於命名之禮,要如此慎重了。

載諸經典的兩周命名制度,大致奠定了漢民族約2000年間給下一代命名禮儀的基本模式,同時給其它民族以程度不同的影響。當然,一方面,它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又有嬗替,一些具體細節會發生變化。比如命名的時間,在實踐中便有“三朝命名”、“百日命名”、“周歲命名”乃至“發蒙命名”等許多形式(概指“本名”即“學名”)。另一方面,它還遠遠不能囊括中華民族各個成員所共同創造的,姿采各異的命名習俗。實際上,很多少數民族的命名禮都極有特色。

電影改名很流行

上周,河南舉辦的一場院線老板看片會上,電影《大野狼和小綿姓名學羊的愛情》首亮相便讓眾多院線老板驚訝不已。“因為老板們看不懂這是一部什麼類型的電影,更有人直接當成動畫片。”影片國內發行方工作人員劉思八字免費齊昨姓名學免費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影片讓眾多老板誤解的原因正是因為片名,“好片名會留給老板好的印像。”

隨著電影產業發展和分工愈加精細化,為影片取一個好的“片名”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片方試圖不斷修改片名來獲取觀眾關注。比如《美麗有緣》 更名為《北京遇上西雅圖》、《虎烈拉》改為《廚子戲子痞子》,甚至是更早之前更名為《色•戒》的《老易的故事》。昨日,導演黎志,制片人、編劇阿順、片方免費姓名學以及院線工作人員分別接受采訪,從不同角度解讀影片的“重命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